初冬時節, 三元區中村鄉張坑村的100畝 綠色防控水稻已完成收割。 張坑村100畝綠色防控水稻收割完成 “我們這海拔高、氣溫低,四周的山將這塊稻田圍成一個盆地,種出來的水稻品質絕對好!每公斤賣12元?!钡咎锏闹魅饲f金先說,今年,他收獲干谷4.5萬多公斤,加工出大米2.7萬多公斤,收入可達30多萬元。 綠色防控零污染, 種出生態優質稻米, 又有助于市區飲用水源地保護, 中村鄉張坑村在市、區農業專家的指導下, 正走出一條生態轉型、綠色發展之路。 水源保護促轉型 張坑村地處偏遠?!拔覀兇宓那鄩涯甓荚谕獯蚬?,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還都是老人、小孩?!苯衲?5歲的莊金先在村里算是年輕人了,他告訴記者,村民一直以種植竹筍、水稻等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 可是,農業污染的問題也成了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莊金先說,張坑村地處市區飲用水源——東牙溪水庫的上游。每年農藥打蟲、施肥等作業排出的臟水順溪流而下,污染了飲用水源。 “作為市區飲用水源地,中村鄉沒有一家工業企業?!敝写遴l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業面源污染是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是當前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p> 為了保護好東牙溪水庫水源保護區這一三明主城區集中飲用水源地,多年來,中村鄉在水源保護區內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關停、拆除了張坑村養鰻場等存在污染及潛在污染水源的企業。 如何兼顧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中村鄉以建設市區飲用水源地生態涵養發展區為契機,創新工作思路,以傳統水稻種植為切入口,通過綜合綠色防控措施,改造粗放的病蟲害防控種植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端化前進。 今年,在市、區農業農村局的牽線下,張坑村與福建省現代水稻產業技術體系——三明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黃顯波領銜的水稻團隊合作,開始了綠色探索。 綠色防控零污染 作為科技特派員,黃顯波初到張坑村,便展開考察。隨著調研的深入,一幅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藍圖在他心中逐步明晰。 “張坑村海拔高,晝暖夜涼,水源充沛,這里的水稻收割期比山下更晚,孕育期延長,米質也會相應提升?!秉S顯波說。 好山好水種好糧。2021年初,團隊把市農科院最新研究的優質米品種“明1優臻占”給莊金先試種。這個品種米粒細長,煮成的米飯口感柔韌,有特殊香味,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在2020年福建省第十一屆優質稻品種品質鑒評活動中獲得金獎。 “水稻種植過程中,利用有機肥及生物調節劑,提高土壤營養元素,優化微生物活性,疏松土壤,緩解藥害,促進分蘗、拔節、孕穗、灌漿等各時期水稻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提高抗性,從而解決水稻生長過程中土壤板結、減產等難題?!秉S顯波說。 專家還把綠色治蟲防病的技術教給村民?!拔覀冊谒痉N植過程中,堅持不打藥、少施肥,保證種出的稻米生態、安全、無公害?!鼻f金先說。 “之所以沒對水稻打藥除蟲,是因為農業部門指導我們在稻田里全部裝上了二化螟性引誘劑誘捕器?!鼻f金先告訴記者,他今年嘗試實施“綠色防控”技術,優先采用生態控制和物理防治等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二化螟用上性引誘劑誘捕器。 性引誘劑誘捕器防治蟲害 性引誘劑誘捕器,是通過人工仿生一個假的雌性二化螟成蟲釋放性信息素,即實施“性引誘技術”或稱之為“美人計”。通過引誘并捕獲雄性二化螟成蟲,從而使得田間雄性二化螟成蟲減少,降低成蟲交配率,使二化螟基數得到有效控制。再輔以安裝太陽滅蟲燈等田間管理方式,從而實現整個田間的“綠色防控”。 “訂單生產”不愁賣 “我們種的大米以前每公斤售價7元,現在12元?!鼻f金先種的米定價不低,卻是“一米難求”,“種子還沒播下去,就把大米賣了?!?/p> “還沒開始種,明海鑫公司就認購30畝,兄弟物流公司認購30畝,三元區總工會還將我們的大米納入工會采購目錄?!鼻f金先說,“目前100畝綠色稻已經全部銷售完畢?!?/p> 別的農戶賣糧銷路窄、收益低,而莊金先的大米卻不愁銷路。他說,秘訣就在于“原生態”。 “綠色防控種植水稻,既保護了水源地,又使老百姓的‘米袋子’‘錢袋子’鼓起來?!敝写遴l工作人員說,“下一步,將擴大綠色水稻種植面積,打造優質大米品種品牌,增加大米的附加值,引導農民‘種好糧、賣好糧’,提升種糧效益和糧農積極性,助推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p> //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黃舒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