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醉美三元節俗文化,理所當然地凝結著三元的飲食文化精華。這些美食文化精品,主要蘊含了三大特點: 其一,是古代漢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屬源遠流長的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例如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的“糖塔”,重陽節的“重陽糕”等,便是中原飲食文化的遺風。 其二,融合福州、閩南一帶的飲食特點,小吃注重口味、營養、多樣,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膩。其品種繁多,式樣新穎,造型美觀、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味道獨特。例如:燕丸、扁肉、糖豆、糖米花等等,頗具沿海一帶的飲食風味。 第三,又有汀州一帶客家飲食文化風格。原料以米、薯、芋為主,如米凍、米、糍粑和芋餃等,極具山區地帶粗獷、時鮮的氣息。 總之,美食伴隨著節俗,節俗催生了美食。豐富多彩的節俗,演繹、承載著悠久的三元文化的底蘊,琳瑯滿目的美食,訴說、承載了三元飲食文化的今昔。要讀懂三元,必須讀懂美食..... 三元鄉土特色小吃部份品種 甜糍、咸糍、芝麻糍、黃粟糍、白粿、艾粿、磨漿粿、米凍、米顆蚪、烙粑、鍋邊糊、粿條、粉干、手搟面、扁食、米泡、糖豆、老虎蛋、蕎麥粿仔、燈盞糕、米糕、龍門餅、狀元餅、光餅、芋餃、豆腐包、豆腐丸、豆腐腦、板鴨、糖包、肉包、大腸糕、鴨湯粉干、線面、烤豆干、青草凍、玉糕、匏珠、芋頭粿、酒槽豆腐乳、白豆腐乳、冬酒、菊花酒琳瑯滿目。 |